本资源内容包括:开题报告
一、《电子密码锁设计》-资源截图
题 目 | 电子密码锁设计 | ||||
学生姓名 | 班级学号 | 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如何实现网络家庭防盗这一问题也变的尤其的突出,传统的机械锁由于其构造的简单,被撬的事件屡见不鲜。电子密码锁是由电子电路控制锁体的新型锁具,它采用触摸键盘方式输入开锁密码,操作方便。触摸式电子锁的输入部分采用触摸开关(键盘输入),其优势在于其保密性高,使用灵活性好,安全系数高,无活动零件,不会磨损,寿命长等优点。 1.2 研究意义 为满足人们对锁的使用要求,增加其安全性,用密码代替钥匙的密码锁应运而生,电子密码锁是一种通过密码输入来控制电路或是芯片工作,从而控制机械开关的闭合,完成开锁、闭锁任务的电子产品。它的种类很多,有简易的电路产品,也有基于芯片的性价比较高的产品。现在应用较广的电子密码锁是以芯片为核心,通过编程来实现的。其性能和安全性已大大超过了机械锁。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相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它的方便,安全,实用,小巧,精致的特点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是人们居家旅行必备之品。 2、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住宅与部门的安全防范、单位的文件档案、财务报表以及一些个人资料的保存多以加锁的办法来解决。目前门锁主要用弹子锁,其钥匙容易丢失;保险箱主要用机械密码锁,其结构较为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且钥匙丢失后安全性即大打折扣。由于电子器件所限,以前开发的电子密码锁,其种类不多,保密性差,最基本的就是只依靠最简单的模拟电子开关来实现的,制作简单但很不安全,在后为多是基于EDA来实现的,其电路结构复杂,电子元件繁多,但密码简单易破解。随着电子元件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密码锁也出现了很多的种类,功能日益强大,使用更加方便,安全保密性更强,由以前的单密码输入发展到现在的,密码加感应元件,实现了真真的电子加密,用户只有密码或电子钥匙中的一样,是打不开锁的,随着电子元件的发展及人们对保密性需求的提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密码锁。 3、研究内容 传统的机械锁由于其构造简单,安全性能较差,所以,各种类型的数字密码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防盗场合。数字密码锁保密性高,便于操作,性能安全可靠,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各种办公场所。 本课题利用单片机开发系统模拟电子密码锁的多种功能。用单片机控制密码锁的打开与闭合,由矩阵键盘输入密码,液晶显示当前锁的状态信息,具有报警、锁定键盘功能。要求对此电路制作电路板实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显示电路的研究; (2)密码存储工作原理的研究; (3)矩阵键盘电路的研究; (4)报警电路的设计; (5)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研究; (6)由单片机控制的数字电子密码锁设计。 4、研究方案 通过对计算机控制课程的学习,结合课程中对单片机知识的复习以及对计算机控制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完成了该设计。该课程作业主要是对密码锁的研究与设计。本控制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键盘、显示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告警提示电路等构成。利用目前使用的微处理器AT89C51作为控制元件设计了一种电子密码锁。其具有可设置多组密码、多次改写和保存密码的优点,克服了普通锁需要随身携带钥匙且易丢失、保密 性差的缺点,在宾馆、办公大楼、仓库、保险柜和家庭普遍适用。 以下为具体方案: (1)设计一个数字式密码锁; (2)密码由6位数字组成; (3)矩阵键盘输入密码,密码正确则开锁; (4)具有报警、锁定键盘功能; (5)密码可修改; 5、研究计划 对本次毕业设计进度安排如下: (1)2015年12月20日-2016年1月20日:选题,下达课题任务,收集资料、熟悉资料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准备等前期工作。 (2)2016年2月20日-2016年3月11日:毕业实习,课题调研,资料收集,文献阅读,相关知识的准备等。 (3)2016年3月1日-2016年3月6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有:课题研究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完成英文文献翻译。 (4)201年3月7日-201年4月17日:掌握AT89C51的功能,熟悉设备和基本指令。 (5)201年4月18日-201年4月30日:进行组网规划,并经配置指令设计,完成网络配置。 (6)20年5月1日-20年5月8日:对整体组网设计进行检验并完善。 (7)20年5月9日-20年5月15日:编写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8)201年5月16日-20年5月22日:教师评阅设计(论文),学生进行总结、准备答辩。 (9)201年月5月23日-2016年5月29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6、参考文献 [1] 冯栋柱,杨登.基于VLAN技术在高校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10,2(3): 133~134. [2] 万小强,马跃.VLAN技术的研究与实现,2006,27(2):1~2. [3] 李春红.VLAN交换技术在路由器上的实现及应用,2006:2~3. [4] 郭茜.基于VLAN技术的电信宽带IP城域网优化设计[J].福建电脑,2010,3:133~134. [5] 段志成,韩平,甘伟业.PC虚拟化实验室研究[J].大众科技,2015,17(185):29~33. [6] 朱维伦.深层剖析VLAN技术,2008. [7] 李皓.校园网建设及VLAN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2009(12). [8] 朱迅.基于三层交换和虚拟局域网技术的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2009(6). [9]边永涛,左明.QinQ 模式下数据分流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19):4158~4160. [10] 罗鉴.中兴ZXR10 GAR通用接入路由器VoIP解决方案,2004,3(12):62. [11]Lian Feng Zhao.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for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 Technology, 2013. [12]Li Bin,Wu Chen.ZTE's IPv6 Core Router ZXR10 T1200,2010:1~3. [13]阿鲁法.A Study of Throughput with Noisy Link in Wireless Lan,2009. [14]陈卫民.基于QinQ技术的高校校园网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20(2):66~68 [15]于 丽.QinQ 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J],2011,15(5):45~46. |